查看原文
其他

陶冬:联储激进|市场疲弱

陶冬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2022-09-06


陶冬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,瑞信董事总经理、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


美国货币政策的阴影,继续打击全球资本市场的情绪。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他的副手布兰纳德在国会听证会上,先后表达了更强硬、更激进的货币政策立场,美国国债遭遇抛售,对政策最敏感的两年期国债利率升至0.97%,这是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十年期国债利率也涨到1.78%。国债市场动荡,直接冲击到股市气氛,S&P500NASDAQ连续第二周下跌,上次惨跌两周是WHO曝出Omicron变异株的时候。美元指数DXY在上周下挫接近一个百分点。美国/北约与俄罗斯谈判破裂,乌克兰风险增加,布伦特石油期货升超过5%。避险情绪下,黄金期货涨1%


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说,“尽管仍在疫情中,经济动能在迅速增强,加大了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,导致高企的通货膨胀”。“我们知道高通胀的代价,我们会使用工具来支持经济和强劲的劳工市场,来防止高通胀扎根。” 他对通胀形势的判断和未来政策的布局,变得更强硬,更激进。联储理事及候任联储副主席布兰纳德,在另一个国会听证会上也强调,“遏制通货膨胀是联储最重要的任务”,她同样将货币政策的焦点从就业转向通胀。联储高官准确清晰地表达了更快速、更密集、更凶狠地推进货币环境正常化政策这个意向。


美国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,是过去几十年最强劲的,带来了消费的兴旺(尽管疫情对出行有影响)。消费者负债水平相对较低,工资涨得快,这一方面令增长强劲复苏的底气更足,另一方面也令通货膨胀持续高企的风险更高。目前CPI达到7%,为四十年新高,今年晚些时候由于基数效应和供应链短缺得到舒缓,美国的CPI数字会有所回落,但是实际上物价压力会持续,通货膨胀距离中期政策目标2%还是非常远的。


在民意调查中,物价上涨已经取代了疫情、就业等,成为美国选民最关心的话题。拜登上任第一年的民意支持度是过去四十年倒数第二差的。鲍威尔联储的独立性不高,愿意为总统助力,所以笔者认为为了中期选举,联储也需要把货币环境正常化的动作做得大一点,声音响一点。


联储三月份完全停止买债,基本上大局已定,市场也已经将此充分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了。联储调高政策利率,目前的官方预测(利率点阵图)是2022年三次,2023年三次,2024年两次,但是加息步伐有可能进一步加快。越来越多分析员预计未来两年每季度加息一次,笔者也感到这种机会越来越高,直至经济出现下行的征兆或市场出现持续动荡。


2022年的最初两个星期,市场在调整对美联储政策举动的预期。对货币政策最敏感的,美国两年期国债利率升到了0.97%,这是疫情全球爆发以来从未见过的,22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国国债市场因为联储鹰派言论而疲弱。期货市场的利率掉期价格,已经接近百分之一,也就是说预计联储今年加息四次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流看法。


当然,最让市场担心的是联储是否会突然宣布收缩其资产负债表,把已经制造出来的流动性部分回收。相对于买债减码和提高利率,缩表的不确定性更大,对流动性的冲击更强,可能逼迫市场降低杠杆,我们目前已经看到基金主动调整杠杆,准备流动性池的下降。


从历史数据看,美联储在2008年底开启了激进的货币扩张政策,先后推出三轮QE和一轮OT。随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和欧债危机基本平复,它在2013年启动了货币环境正常化的程序,时间横跨了伯南克、耶伦和鲍威尔三任联储主席,至2019年底结束。回顾上次联储回收流动性的操作和市场的反应的,有助于理解未来市场的思维逻辑和资产价格的走势会有很大帮助。


联储从201312月开始taper,为期十个月。美股继续上升,不停上升。背后的逻辑是,流动性依然充裕,经济已经复苏,欧债危机基本平复,于是增加风险权重。联储于201512月开始加息,加息九次,三年后结束。加息的多数时候,美股还是升的,逻辑也类似,哪怕加息资金成本依然很低,经济和盈利前景依然不错。


应该说伯南克和耶伦在管理市场预期上十分成功,股市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。直至鲍威尔接手后连续加息四次,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美股在2018年第四季度暴挫。市场对鲍威尔联储的加息意图感到迷惑,他与市场的沟通不畅。更重要的是联储实施了收缩资产负债表,联储于20176月宣布缩表,2018年底资产负债表缩至4.1万亿美元,2019年底缩至3.5万亿美元。缩表意味着流动性下降,资金一起下调杠杆,市场出现共振,在股市造成了两次踩踏式暴跌。


再看债市,国债在taper宣布之前已经跌了,真正到了减少购债时候反而坏消息出尽,债券受到追捧。债市对最初的加息决定反应是正面的,但是之后就进入了调整期,利率有两波大的上升。之后鲍威尔做了激进加息、缩表动作,美债却再次作好,因为美国经济开始放缓,市场预期联储的加息周期结束。尽管缩表动作在2019年结束了,故事却没有结束。由于流动性被抽离出金融体系,银行间借贷成交放慢,直至20199月,美国的Repo利率飙升。这在十年期债券利率图上反映不出来,但是当时的短期利率升得很夸张,迫使纽约联储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。接着新冠疫情爆发了,新一轮QE开始了。


从上一轮QE退出过程中的市场表现看,市场并不畏惧Taper,对加息的冲击有反应,但是整体状况可控。市场怕的是缩表,担心流动性萎缩。资金因此主动去杠杆,却可能导致连环反应,触发更大的去杠杆。不过最大风险是联储与市场的沟通不充分,货币政策鲁莽行事,市场无所适从,无法量化风险的话,就可能造成自相践踏现象。


上次货币政策正常化操作在最后阶段,政策的操盘手就是鲍威尔。疫情在股灾后不久爆发,美股连续熔断,给了联储一个机会重新回到QE上来。联储20203月再祭QE之后,股市和债市一起上扬。笔者相信,QE不会结束的,不然美国29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根本无法处理,但是在未来一两年,可能有一个政策调整期。不仅美国,欧洲和日本也一样。用笔者的语言,就是“QE不死,但会打盹。”我们必须要安全度过这个调整期。

 

本周有三个焦点:第一个是中国的第四季度GDP数据,尤其是十二月份零售和基建数据。第二个是英国12CPI,对明年BoE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影响。第三是美国重磅公司的盈利状况。日本央行开会,不过预计政策不变。另外,应该关注乌克兰危机的进展。


——————


陶冬:鲍威尔暗示缩表了 缩表是今年政策领域最大的灰犀牛

陶冬:市场开局动荡|就业收尾疲弱

陶冬:联储转调市场迟疑|通胀错位政策分歧

陶冬:联储准备大幅加息|中国谋划边际宽松

陶冬:非农就业貌差实强|联储政策形鹰仍鸽

陶冬:第二任的鲍威尔


合作、版权请联系华老师:13641705556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